大眾健康網(wǎng),分享健康養(yǎng)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

首頁 > 膳食 > 營養(yǎng)科普 > 女性冬季補血適合吃什么?女性補血常吃這些食物好[多圖]

女性冬季補血適合吃什么?女性補血常吃這些食物好[多圖]

大眾健康網(wǎng) 2019-11-24 13:59 冬季補血補血的食譜

女性在冬季也是很容易出現(xiàn)貧血癥狀的,因此需要做好補血工作,女性冬季補血適合吃的食物有很多,適當吃這些補血的食物,冬季有很多補血效果好的食物,而且還有不少補血的食譜,生活中適當食用效果會非常不錯,補血的女性可以常吃這些食物。

女性冬季補血適合吃什么?女性補血常吃這些食物好(1)

1、女性冬季補血的食譜

一、豬肉參棗湯

材料:豬瘦肉250克、人參5克、淮山藥50克、紅棗20克、精鹽適量。

做法:先把豬瘦肉洗凈切塊,與洗凈的人參、紅棗、淮山藥一同放人砂鍋內(nèi),加水適量,先用武火煮沸,再轉(zhuǎn)用文火燉至豬肉熟爛,加精鹽調(diào)味,佐餐食用。

功效:具有益氣健脾、滋陰養(yǎng)血、抗衰老的功效,適用于氣血雙虧、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、再生障礙性貧血等。

二、當歸紅棗老鴨湯

材料:老鴨350克、當歸10克、紅棗50克、姜10克、清水1500克、鹽5克、雞精3克、糖1克、椒粉1克。

做法:將老鴨斬塊汆水,當歸、紅棗洗凈,姜切片待用。凈鍋上火,放入清水、姜片、老鴨、當歸、紅棗,大火燒開轉(zhuǎn)小火燉50分鐘調(diào)味即成。

功效:當歸有補血、養(yǎng)血之功效,對貧血、面黃血虛、唇甲蒼白、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、心悸眩暈有一定的食療作用。鴨的基本營養(yǎng)要素有代射能,粗蛋白質(zhì),粗纖維、鈣、磷、多維和微量元素等。

三、烏雞栗子滋補湯

材料:烏雞1只、板栗200克、紅棗15顆、枸杞適量、姜1小塊、鹽適量。

做法:將烏雞縱向從背部一切為二,入冷水中,水開后撈出。砂鍋中入半鍋熱水,放入焯過的烏雞,加入姜片,大火燒開轉(zhuǎn)小火燉制。溫水浸泡一會兒紅棗和枸杞。烏雞燉半小時后加入板栗。燉半小時后加入紅棗和枸杞,再燉半小時左右,最后加入鹽即可。

功效:適合一切體虛貧血、肝腎不足、脾胃不健的人食用。烏雞連骨(砸碎)熬湯滋補效果最佳。燉煮時最好不用高壓鍋,使用砂鍋文火慢燉最好。栗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,能夠美白皮膚,可以預防和治療骨質(zhì)疏松,腰腿酸軟,強筋健骨,延緩衰老,是理想的保健果品。

2、冬季女性的補血食物

1、龍眼肉

我們常說的桂圓肉其實就是龍眼肉,不管是干的龍眼肉還是新鮮的龍眼,適量食用都具有很好的補血功效。而一般潮超市中都有干龍眼肉銷售,因此患有貧血的女性可以在平時中多用龍眼肉燉湯飲用,尤其是在月經(jīng)期間更應(yīng)該多吃些龍眼肉。

2、海藻

海藻其實同樣也具有補血的功效,只是由于在海藻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(zhì)、纖維素、維生素和礦物質(zhì),這些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都可以促進人體對鐵質(zhì)的吸收,從而達到補血的功效。

3、甘蔗

甘蔗的補血功效應(yīng)該是人盡皆知的,特別是甘蔗榨成的甘蔗糖,其補血功效更加顯著。而且甘蔗還具有滋補清熱的作用,作為清涼的補劑對于低血糖、大便干結(jié)、小便不利、反胃嘔吐、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等病癥有一定的療效。不管是勞累過后還是饑餓頭暈,只要吃上兩節(jié)甘蔗就會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。但是在吃的時候要注意,由于甘蔗性寒,對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。

4、紅糖

紅糖也是最常見的補血補氣的食物,紅糖在補血的同時,還能解決很多女性痛經(jīng)的煩惱。

女性冬季補血適合吃什么?女性補血常吃這些食物好(2)

3、如何預防貧血

1)首先應(yīng)強調(diào)對引起貧血的病因的防治,因慢性失血引起的貧血,應(yīng)糾正出血的原因。

2)積極防治寄生蟲病尤其是鉤蟲病,對月經(jīng)過多或經(jīng)產(chǎn)婦以及妊娠期婦女應(yīng)當使用鐵強化食品或補充鐵劑。

3)對嬰兒和早產(chǎn)兒應(yīng)及時添加強化食品,合理喂養(yǎng)。

4)在接觸有害物質(zhì)的生產(chǎn)工人中,應(yīng)加強勞動保護

5)在日常生活中不濫用藥物,嚴格掌握適應(yīng)癥。

女性冬季補血適合吃什么?女性補血常吃這些食物好(3)

上面介紹的補血食物效果都是非常不錯的,日常生活中經(jīng)常食用不僅可以補血,而且對身體也有較好的調(diào)養(yǎng)作用,除了吃這些食物補血之外,還需要做好預防貧血的工作,這樣才能為健康帶來更多的好處,也能減少貧血對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。

最新文章

  • 運動
  • 膳食
  • 醫(yī)學
  • 美容
  • 心理
  • 人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