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在經期的時候經常會出現(xiàn)痛經的情況,不同的人痛經的程度不一樣,宮寒的女性可能痛經會比較嚴重,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辦,每次來月經就不能起床,當然緩解痛經的方法有很多,有人說中醫(yī)也是可以治療痛經的,那痛經可以艾灸嗎?痛經艾灸哪個位置?
有的人來月經期間經量比較多,艾灸主要是起到活血化瘀,舒筋通絡的作用,這個情況下艾灸的話,會促進活血化瘀的功效,導致經血增加。
如果經量每次都比較少的話,經期的時候適當?shù)陌目梢越柚浠钛?,舒筋通絡的效果來促使經量增加,排除體內的一些瘀阻,緩解痛經。
子宮穴位于臍下4寸,旁開三寸除,艾灸該穴位,主治月經不調,痛經,子宮下垂崩漏,子宮內膜炎,腰痛等癥,具有調經止帶,理氣和血,升提下陷的功效。
取俯臥位,在腰骶部兩凹陷處連線上,自正中線向左右兩側用戶食指比一橫指處取穴。艾灸該穴位主治月經不調,。痛經,帶下,小便不利,腰痛等癥,有補益下焦,強腰利濕的功效。
關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,采用仰臥的姿勢,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,將此線五等分,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,即是此穴。艾灸該穴位主治彭搶眼,月經不調,痛經,腰痛虛勞,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等癥,具有調補肝腎,調經止帶,調理腸道,強身健體的功效。
正坐屈膝成直角,找到足內踝尖,向上取3寸作為X軸,與脛骨內側后緣作為Y軸,兩軸線相交處即為三陰交穴。艾灸該穴位主治痛經,腹脹,腹痛,便溏,腸鳴等,具有通經活絡,滋陰補腎,疏肝理氣,調和氣血,健脾利濕的功效。
艾條溫和灸:懸灸子宮,次髎穴等穴位,每次灸10到20分鐘,每日1次,3到5日為一個療程,每次月經前3到5日進行。
艾炷隔姜灸:取姜片放在子宮,關元,三陰交穴上,然后將艾炷置于姜片上,點燃,每次3到5
壯,每日灸治一次,疼痛停止即可。
艾灸的療程比較長,治療痛經需要堅持一段時間,可用四孔,六孔艾灸盒進行施灸,或艾條溫和灸法,每次取三到五個穴位,艾條溫灸各穴10到15分鐘,艾盒灸各穴位15到30分鐘,以局部皮膚紅潤為度。每日1次,10次為一個療程。
艾灸完一個療程之后,間隔2到3天再開始下一個療程。
1、保暖自己:通過喝熱水、多穿衣服等方法加熱身體,能擴張血管、加快血流、對抗子宮平滑肌收縮,進而減輕疼痛。多喝熱的藥草茶或熱檸檬汁。也可在腹部放置熱敷墊或熱水瓶,一次數(shù)分鐘。
2、看喜劇放松大腦:當我們全神貫注于影片時,體內產生大量內啡肽,能切斷疼痛信號,暫時止痛。一旦感到愉悅,身體更釋放出多巴胺,活化腦細胞膜發(fā)揮止痛功效。
3、保持頭低臀高姿勢:痛經時跪在床上、抬高臀部,保持這種頭低臀高的姿勢能改善子宮的后傾位置,方便經血外流、解除盆腔瘀血,減輕疼痛和腰背不適癥狀。
4、慢慢爬行:可減緩子宮收縮時的疼痛,放松腹部的肌肉。通過慢慢爬行,可練習呼吸,以舒緩痛經。
5、泡礦物澡:在溫水缸里加入1杯海鹽及1杯碳酸氫鈉。泡20分鐘,有助于松弛肌肉及緩和經痛。
6、學眼鏡蛇運動:能強化腹肌及承受子宮收縮時的疼痛,有緩和的功效。能避免血流過速,舒解腹部不適。
7、練習瑜伽操:瑜伽也有緩和的作用。舉例如下。彎膝跪下,坐在腳跟上。前額貼地,雙臂靠著身體兩側伸直。保持這姿勢,直到感到不舒服為止。
8、服用維他命:許多病人在每天攝取適量的維他命及礦物質之后,會大大減少發(fā)生痛經的頻率。建議服用綜合維他命及礦物質,最好是含鈣且劑量低者,一天可服用數(shù)次(飯后)。
9、多吃素: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蔬菜、豆類等低脂肪飲食,可改變體內調節(jié)性激素的結合球蛋白,進而減少引發(fā)痛經的物質合成。特別是大豆,富含一種植物性的雌激素,抑制痛經的效果最為顯著。
10、避免咖啡因:咖啡、茶、可樂、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,使你神經緊張,可能促成月經期間的不適。因此,應避免咖啡因。此外,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可能刺激小腸。
11、補充礦物質:鈣、鉀及鎂礦物質,也能幫助緩解經痛。專家發(fā)現(xiàn),服用鈣質的女性,較未服用者還少經痛。鎂也很重要,因為它幫助身體有效率地吸收鈣。不妨在月經前夕及期間,增加鈣及鎂的攝取量。
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,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——促進腸胃蠕動,增強消化能力 。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?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?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